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使易被虚度的时间变成重唤创造力的闲暇时光,格外迫切

生活的方糖

来源:环球企业家  |  作者:沈霄戈  |  阅读:

早在2500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在《形而上学》中指出了文明诞生的真正土壤,不是智慧,不是德性,而是闲暇:“只有在全部生活必需都已具备的时候,在那些人们有了闲暇的地方,那些既不提供快乐,也不提供满足必需为目的的科学才首次被发现。”

此后,闲暇在人类智识史上保持着独特的位置。当英国大众文化崛起之际,学者们突然提倡闲暇,而德国当代哲学家约瑟夫·皮珀以其著作《闲暇文化的基础》对此作出回应。事实上,哲学家们心照不宣,对于人类生活而言,闲暇决不是无所事事的时间,而是意味着一种摆脱了紧迫的生存感、自在的精神状态,创造力由此而来。

千百年来,人们在闲暇时光中创造了艺术、科技等一切使生活更加愉悦与便利的财富,但与此同时,却前所未有地远离了“闲暇时光”。在忙碌的、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闲暇正在变成奢侈品。

实际上,越是繁忙的生活,人们对“闲暇时光”的渴求愈加强烈,因为这种时候,它所蕴含的精神价值正是人们最为稀缺的。

由于不可能在短期内轻易获得假期,学会积极地使用空闲,使消极的“空”时光变成重唤创造力的闲暇时光,就显得格外迫切。

首先,需要对常规的休闲方式有个重新认识。懒散地在家睡觉、看电视,或者过度做单一的事情,这些习惯其实很容易使难得的闲暇时间虚度。据调查,消极的消磨闲暇使95%的出狱人员在重返社会后遇阻。现在,有学者开始作大量的研究和辅导,帮助这些危险人群更为积极地应对闲暇。

由此可见,如何定义“闲暇时光”并且具备积极利用休闲的能力,是人们在现代社会都应具有的意识。从监狱重返社会的经历并不普遍,但个人生活中难免各种转折:新工作、移居、丧亲、久病初愈等等。一个令人满意的闲暇时光的利用会有助于我们适应这些变化,以减少压力、提升决策能力和增加宽容度。

当然,锤炼闲暇的能力有统一的标准和法则,那就是探索自我,找到自己感觉最佳的状态。它可能会是一些喜好的活动:艺术创造性的,体能锻炼的,或者精神上的各种审美行为。学习一样新的东西、去做志愿者,包括主动参与和被动观赏的状态都是对闲暇时光的良好利用。

无论哪种活动,情感上的愉悦和积极参与的心态都是最重要的。如果强迫一个喜欢安静阅读的人去进行体育运动,可能他非但不感到享受,反而会觉得身心疲惫。

另外,需要更正一个关于“闲暇时间”的误解,似乎只有大块的时间才可以称之为休闲,很多人因为无法获得这样充裕的时间而被迫困在工作中,无法自我调节。事实上,利用闲暇可以从很多生活中细微的小事做起。这些有效被利用起来的三五分钟如果能够坚持,就会发挥作用。给那个最幽默的朋友打一个电话,他的几句话逗得你哈哈大笑,刚才会议的紧张情绪一扫而光;如果需要一杯咖啡提神,别依赖速溶咖啡,走到街口拐角的咖啡店,透透气、顺便看看街边的风景;如果步行上班不太可能,至少在上班的路上打开车窗,能够感受到微风拂面的季节更替。

总之,随着想象力被打开,你可以在闲暇时光的计划中添加更多不曾尝试的事情。闲暇如同调节生活的方糖,你这杯咖啡的味道如何,小勺掌握在你的手中。

Tags:  闲暇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