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畅销作家把握大众流行心理的秘决:“流向自己的童心”

[领导力特刊之我如何工作]李敏——作家、编剧、词作者

来源:环球企业家  |  作者:倪妮  |  阅读:

虽然李敏在内地并不算知名,但在香港却是流行文化的代表。她创作过38本小说、11本散文、9个电影剧本,超过700首的歌词,让张柏芝成名的《喜剧之王》即出自她手,而她的少儿历奇小说《神秘谷》系列曾多次高居香港畅销书榜前十名。在香港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作家必须保持相当的产量才能不被遗忘,这对身边有两个孩子的李敏而言,确实是一个挑战。幸运的是,她已经懂得如何在文字中超越自我,又如何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维系生活和工作的平衡,而这是很多人仍在学习和摸索的。

 

学习期是最高兴的,成熟期反而是最痛苦的

我的创作始于散文,上学时就在写。作为一个创作人,我想不停地挑战自己:从散文开始,慢慢有些短篇、中篇、长篇小说;先写爱情故事,然后写侦探故事,现在是少儿和奇幻。每个人都有好奇心,喜欢有趣、新奇的事情,面对重复且让人疲惫的日常生活,有时脱离一下现实也是一种心理治疗。

我不断地锻炼自己的创作系统。我觉得作家到最后可以通过作品创造出一个另外的空间,形成一个宇宙观。比如《星球大战》就有自己的系列人物、环境和意识形态,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

我大学期间也唱过歌,自己填词。香港娱乐圈唱歌和电影很多是重叠的,而我又写小说,所以就有人问我有没有兴趣写剧本。其实对我来说,有了写小说的基础,再看看别人怎么做,写剧本并不难,最难的是人际关系,如何合作得舒服。有些人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只知道不要什么,这时就需要我去做很多版本,让他们知道自己要什么,这会有一个磨合过程。不明白的时候很痛苦,做了一个又一个都不行,但有一天我终于明白了,我不是在创作一个属于我的故事,我是帮导演、歌手创作一个作品,等于是帮别人做嫁衣。比如《喜剧之王》的成功与否,似乎跟我没有多大关系,周星驰决定了大局。其实香港编剧都是帮导演“装修”,叫我过去的时候他们自己就已经有比较成熟的想法了。

我的创作可以分成几个阶段。最早是学习期,什么都不懂,需要找老师,那时如果有很厉害的人叫我去帮忙,我不收钱都会去。尤其是从电影导演那儿,慢慢感受到他们的要求,并且看到这些要求确实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喜剧之王》、《阿呆拜寿》都是学习期的作品。这个阶段其实是很高兴的,因为我不需要为后果负责。等到自己能够写一个完整故事的时候,反而是最痛苦的,可以说进入了挣扎期,因为你不知道怎样尽可能多地感动更多人。这时要考虑的事情比单纯的技巧更多,就好像能做出一个蛋糕,但不敢肯定合不合各种顾客的口味。现在,我觉得自己到了一个奠定期,已经发展出了一定的系统,有了一定的风格。而且知道自己的目标,无论结果如何,把自己想要的做出来,就很舒服。

香港与内地的流行文化还是有很大差异的,比如喜剧的笑点就不同。我个人很喜欢内地的《疯狂的石头》。我觉得香港导演现在越来越自我,拍的东西可能只有一小群人才能明白,而内地的作品是大众的。10年前,我的东西也是小众的,但现在来内地的次数多了,发现很多东西不一定要用香港的观点去看。比如,我现在不会指出我的小说背景是在哪儿,因为大城市都已经很像了,我会去写一些香港和内地的共同点,一些双方都能明白的事情。到现在为止,我还没为内地写过剧本,但我很希望能到内地重新开始我的学习期。

教会别人如何对待你

我对大众流行心理的把握就是“流向自己的童心”。其实每个人某种程度上都有一些怪癖,把这些怪癖集中起来,就能创作一个很具有可观性的人物。而且,为了不让自己麻木,有时还需要与人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不要深入别人的世界。这种收放自如是需要技巧的。

因为自己做了母亲,我也开始创作少儿小说。在香港的时候,每天我都要跟女儿聊天,睡前给她们读故事。如果在北京不能陪女儿,我会尽快把事情做完,也会牺牲一些睡眠时间来跟她们交流。如果各种事情出现冲突,我一定优先家庭。我的孩子只有一个妈妈,但世上的作家很多。

当然,这也会牵制我的工作,特别是电影行业。这是一个很“赶”的行业,你结婚了、怀孕了,他们也许就会觉得你做不了了。其实,我曾经有一段时间很辛苦,想过放弃。两年前,我大女儿4岁,小女儿1岁半,每天耗费我很多精力。我想等她们9点睡觉之后再写,但写的东西自己都不满意,不是没灵感,而是没时间理性地把你的感性组织起来。后来就先不管工作,等半年后孩子慢慢懂事了,我才觉得可以渐渐放手了,之前可以说是妈妈的瓶颈期。

这涉及到妈妈怎样分配时间。我觉得可以把工作先放一放,但又不能放下太久,因为如果太久,你又会没有工作了。结婚后就没人来找我写剧本了,可能觉得我已经有人养,不会再做辛苦的工作。我后来向电影圈的朋友表示自己很愿意干,比未婚的女编剧还能干、还准时,花了一段时期说服他们。生了孩子后,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大丈夫》的编剧,当时这部片子的一个女制片人明白我,就是一定年龄层的女人想出来做事,却被别人曲解。我跟她提过,她就跟曾志伟(监制)提。我的一个女朋友说得很对:“教会别人如何对待你。”现在的女性可以自主选择,男性也比较开放了,但我们还是要告诉他们应该如何对待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