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位中国一流职业棋手通过跌宕起伏的胜败实现对自我的终极掌控
[领导力特刊之我如何工作]常昊——中国国家围棋队队员
这位十岁入段的围棋神童如今已是中国围棋界的一流国手,三年前,29岁的常昊获得了职业生涯的首个世界冠军头衔。但在这项残酷的竞技运动中,没有一个冠军能够一劳永逸地保持尊严。
作为职业围棋选手,常昊已经习惯在两种相互对立的矛盾中磨练平衡的智慧:跌宕起伏的厮杀和刻板的日常生活,凶险的决策瞬间与凝神静思的神态,胜与负,黑和白。
对自我状态的准确把握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
作为一个职业围棋手,其实没有什么明确的训练上的方法论。我一般就是8、9点起来,针对自己的情况做训练,有时候是自己做,有时候去棋院跟大家一起研究,也下下快棋。我们这个职业对训练的要求是质量而不是数量,也要求自己有很好的自控能力。
我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很清楚,要是很疲劳的话,训练再多也起不到好的作用。下午如果有空,我一般会游40分钟左右的泳,1500米,保持一个良好的身体状态。我有机会也踢足球,不过足球需要场地和足够的人,所以还是游泳比较容易坚持。对职业围期手来说,保持体力也很重要,其实下棋是很耗费体力的。
总之,我状态最好的时候,是那稍微有点进入空灵的状态,很灵活也很稳,下棋能看地很远,直觉也很好。有时我自己知道不在最好的状态里,人有点疲劳,脑子有点发沉。
“终其一生,我们无非是在追求一种平静的状态”
你要问我是不是已经能不在乎输赢了,那是不可能的,毕竟棋就是要分出胜负。如果不在乎了,那也就不用下了。但输了棋你必须很快调整过来,否则会影响到你下一盘。终其一生,我们无非都是在追求一种自我控制,一种平静的状态。只有身体、心灵都正好在那个平衡点上,才能发挥好。我曾经连续6次在世界比赛中输棋,有时候明明是要赢的棋我也会输掉。后来总结原因,就是当时太想赢了。太想赢脑子就会乱,就会下一些所谓的“小棋”。没别的办法,我只能慢慢调整心态积累经验。2005年,在第五届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里我拿到自己的第一个世界冠军,这是给我印象最深和最开心的一次胜利。其实现在的世界比赛里,对手之间的实力都很接近,水平固然重要,但最后还是看心态,这也就是围棋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