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信息丰裕年代的一种特殊短缺品出现了:注意力

滴嗒,滴嗒

来源:环球企业家  |  作者:丁天  |  阅读:

如果说19世纪的人愿意花好几个星期来阅读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那么到了1920年代,更受欢迎的是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二战后人们能集中精力一个小时,这一数字在大萧条时期缩水了30分钟,至于现在,乐观的说法是一段视频的时间,悲观的论调则是9秒——跟金鱼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一样。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专心阅读的时间、或者说注意力集中时间越来越短已经是一个明显的趋势。我们的父辈还能看进去杂志上的长文章,而一个网页如果不能在4.5秒内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就会被关闭。

当人们开始询问自己为什么不再能专心阅读,甚至不能集中精力看完一场“漫长的”电影时,互联网成为第一个反思对象——我们浏览着浩如星海的网页,随时查看邮件,不断被弹出的即时通信软件打断,又总是忍不住去看各种视频,还喜欢在个人网页和迷你博客上留言。数字时代的拥趸认为我们接触到的信息的极大化有助于知识积累,丰富和加快了我们的人生体验,反对者则将我们的心浮气躁归咎于网络和进入它的主要渠道谷歌。

谷歌一代

为了阐明互联网对人们精神上的影响,出现了“谷歌一代”(Google Generation)这样的名词。这个内涵混杂的词用来指将互联网作为知识和信息首要来源的人群。相比原来专门指称年轻人的“X世代”或“Y世代”,被划分到“谷歌一代”中的既有从“前互联网时代”倒戈过来的年长者,也有与互联网一起成长起来的中青年人,更少不了一出生世界便被网络主宰的青少年。这或许说明,以谷歌为代表的搜索引擎及其背后的互联网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人类认知世界的方法和结构,而注意力时段的缩短,只是人们认知变化的一个直接体现。

第一个对这个问题做出认真研究的或许是英国图书馆与伦敦大学学院。通过书本和图书馆学习知识已经是明日黄花,因此它们试图找出人们在电子时代做学术研究的方法,以便让图书馆适应这种新的方法,更好地为大众服务。

研究的结果并不乐观,事实证明,互联网里充斥的海量信息并没有使“谷歌一代”变成更好的思想者。年轻的搜索者在网络面前其实多少有些无所适从—认真的人将有限的时间消耗在给越来越多的信息分类、评估是否相关、验证是否准确或者权威上,不那么认真的人则在无穷尽的字节和比特中漫无目的地游荡,将所有感觉有用的东西统统打印出来却从来不看。无论如何,都没有时间或者心思来认真严肃地分析和思考。因此,虽然看上去现在的年轻人比他们的先辈聪明得多,但其实他们一点也没有学会真正的知识和人生。就好像看电影,不耐烦花两个小时自己看一遍的年轻人能从网上获得一切信息,从上映日期、票房到演职人员表、电影内容,以及各种各样的影评,他们或许能侃侃而谈,但他们根本不理解自己说的是什么。

因此,一些教育者对谷歌和互联网非常不满。在他们看来,“谷歌大学”充斥着浅薄的思想、浮华的学问、不能持久的评判和廉价的解决之道,总是给复杂的问题提供简单的答案。年轻人首先应当学会的是质疑和批判性的理解,而不是相信维基百科或是谷歌的第一个搜索结果。

实际上,年轻的“谷歌一代”并不真正懂得使用互联网。他们往往以为谷歌这样的搜索引擎就是互联网的全部,而不理解它的本质是由许多不同提供者组成的资源网络。他们甚至不知道搜索引擎应该如何使用,经常使用自然语言搜索,而不是分析考虑什么样的关键字搜索效果更好。

不过,即便是生活经验更丰富、对互联网认知更充分的年长者也开始在轻易就能获得的巨大信息中迷失自我。在网页、网站间跳跃,浏览而不是阅读,横向搜索而不是纵向思考,喜欢简单明了的摘要而不是繁复冗长的完整文本,并且对信息渴求不能即时满足的容忍性是零—这已经成为所有网络频繁使用者的共性,不管你是学生还是学者。

这或许就是我们为得到廉价而充沛的信息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当我们使用被社会学家丹尼·贝尔(Daniel Bell)所说的“智能技术”(intellectual technologies)来拓展我们的精神时,我们总是不可避免地沾染上这种技术的一些性质—当机械钟表被发明后,人们希望自己的大脑“像钟表一样运转”。如今,网络就是我们的钟表、地图、印刷品、打字机、计算器、电话、广播和电视,于是我们当然希望自己的大脑“像一台电脑”。苏格拉底在公元前400多年为书写侵蚀了人们的记忆担忧,印刷术的出现又让意大利学者Hieronimo Squarciafico担心书籍的普及让人们在精神上变得懒惰,所以当谷歌和互联网将书本“淘汰”后,人们对自我和世界的认知再次发生改变并不奇怪。

这种改变究竟是好还是坏仍有待检验。但那种反复阅读再深入体会,并用自己一生的经历来感受、验证某种理论或思想的时代确实正在消失。你不会再一遍又一遍地阅读《约翰·克里斯多夫》,把它的故事刻入你的脑海,在潜意识中默默地发酵了几十年,然后在某一天忽然理解了罗曼·罗兰想要说什么。你会为此感到遗憾吗?也许会,也许不会。无论如何,时代已经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