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畏惧团队间的争论,这正是创造性思维诞生的开始

和而不同

来源:环球企业家  |  作者:付瑞娟  |  阅读:

很多人会千方百计避免在工作中与他人产生矛盾,这并不奇怪,对各种冲突选择回避往往比选择对抗更容易。即便是在发展成熟的大公司,对异议的置评和反驳也必须非常谨慎,尤其是当你反对的人是自己团队的一份子时。但我们追求的并不是皆大欢喜,一个好的团队需要的不是“好好先生”,而是创造性的分歧和良性竞争。

大多数企业并不缺乏应对外部质疑的意识,却不知如何在企业内部塑造良性的辩论氛围。正如普华永道咨询公司人力资源咨询业务总监幸芸女士对《环球企业家》指出的,良性的争辩机制追求的不仅是结果,更看重过程中的个人和组织进步,即博弈论中所说的“积小战而成大和”。管理制度较为成熟的西方企业奉行的是其文明源头希腊文化中,亚里士多德式以形式逻辑为主的管理方式,以良性博弈解决冲突和矛盾,并致力塑造按规则行事的商业文化。相比之下,很多中国企业的管理哲学是“和为贵”,但表面的“和谐”往往造成一潭死水的平庸业绩和暗地里的勾心斗角。

因此,领导者对某一话题(尤其是争议性的)发起辩论性讨论非常必要,因为如果没有公开的、建设性的渠道来让团队成员表达个人观点,进行充分辩论,属于整个组织的问题很容易转化成个人间的矛盾。当冗长无趣的会议经常出现时就要提高警惕了—会议之所以乏味就是因为缺乏矛盾和对峙性的辩论。人们的情绪和想法不能在就事论事中得到释放,就会以更私人的方式通过非正规渠道宣泄,这正是组织内部不良氛围形成的根源之一,越是惧怕和排斥正面冲突的人越容易在背后泄愤。同时,缺少分歧意味着缺少更全面的信息和视角,每个人都主动弱化自己的不满或反对意见就很难形成真正有意义的决定。

这一点对创造力需求高的团队和学习型组织尤为重要。有活力的团队会在任何一个计划被认可和执行前将其放在桌面上让成员讨论它的优缺点,这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不同的声音能带来不同角度的评估、更缜密的推理、更多的信息分享和更透彻的理解。这些不仅有助于创新,经过讨论后达成的共识也更具凝聚力,而个人意见得到的尊重也将对成员产生鼓舞作用。成熟的团队不会因为一点不同意见就争论得不可开交或留下个人情绪,因为大家了解彼此的思考路径和辩论风格。

下面是一些鼓励建设性冲突的技巧。可以从简单的交换意见开始,积极参与讨论是团队成员进行良好协作最基本的要求。当你提出不同意见时,应该用合理的推论说服别人,而不是用“我就认为”、“我只是这样觉得”之类感情色彩太重的原因。毫无疑问的是,领导者对持不同意见者要有包容心,并要鼓励其他人也如此。领导者不应在讨论尚未完全展开前就过于鲜明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在没有争辩传统的组织中,这样做很容易影响其他人的判断。

同时,领导者需要培养和发挥促进团队良性争辩的能力,适时发现可能产生争论和分歧的领域,和有价值的辩题,并在恰当的时候提出来。会议始终的最合适的辩论场合,在“怂恿”大家“争吵”之前最好说明这样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要忘记的一点是争辩规则的树立,否则在七嘴八舌中很可能失去初衷和有价值的线索,这是刚刚开始学习辩论的团队容易犯的错误。

虽然开局很难,也可能让人们感到不舒服,但当良性辩论进入正轨后,一切就会变得简单。所以,如果看到你的团队在争吵,不要慌张。如果争辩的内容是什么才是最有效的压缩成本方法,或是如何对付一个棘手的竞争者,这次争论可能会贡献出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真正让人担忧的应该是无论如何都树立不起争辩的风气,这往往意味着组织的僵化和沉闷到了不可挽回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