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德龙中国公司总裁蔡天乐(Tino Zeiske)给出的最佳商业建议:“不要害怕犯错误,也不要害怕做出改变”。
徐图思变
即便是初见麦德龙中国公司总裁蔡天乐(Tino Zeiske),也能很容易从他的严谨、较真劲儿上辨识出他来自德国。他相当谨慎地不在公开场合秀他那自称“一般”、但其实相当熟练的中文,但在去中国各地考察市场时,却会热络地用中文与当地人交流。
正因为有20多年前在中国学习汉语、10多年前同中国企业打交道的经历,使得蔡天乐非常懂得属于中国特有的“生意之道”。自2008年执掌拥有8000多名员工、近40家门店、年销售额过百亿元的麦德龙中国公司以来,他一边进行更为本土化的调试,起用更多的中国员工,担任重要管理角色;一边加快在中国的开店速度,围绕长三角、珠三角、渤海湾等重点区域,拓展麦德龙的商业版图。“不要害怕犯错误,也不要害怕做出改变。”蔡天乐告诉《环球企业家》,“我喜欢变化”。
你从事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从中获得的商业第一课是什么?我一开始是为银行工作,也的确从中开始理解何谓“商业”。我所做的工作就是和客户打交道,所以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以客户为导向”,让我知道无论如何都要将客户放在第一位,而且,你是否真这么认为,的确会造成结果的不同。你必须去了解别人需要什么,为什么需要,他们需要这些多久,这样你才能把产品销售出去。我为此花费很多时间,最终也得到了最佳销售的成绩。
你得到的最佳商业建议是什么?“不要害怕犯错误,也不要害怕做出改变。”这是一位曾经的老板给我的忠告。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做出过很多重大改变。比如我要离开金融业的时候,很多人都劝我说,这个工作多么的好,而且我已经进入高级管理层了,但是我还是毅然决然地转行了,并学会了在新的领域生存发展。
事实上,我就喜欢变化。不断的改变能让你的心态变得更为开放。
你是怎么逾越文化上的障碍?我很早之前就来到过中国,那是1980年代,我在复旦大学学习中文。那段经历让我了解的可能不仅仅是关于中国这个国度,还包括中国人是如何生活的。我跟一个中国家庭成了好朋友,因为我能说中文,所以我们之间的交流没有问题。和他们一起生活,让我可以近距离观察中国的“老百姓”。让我印象很深的是“晚餐”,如果你要做饭,你就离不开“粮票”——甚至现在很多中国年轻人都不知道什么是粮票。
到了1990年代,我的老板需要跟中国的大公司有资金上的往来,从那时候起我开始跟中国的商务人士打交道。我需要去浙江见很多客户,而且我不得不自己一个人去。我那时候可是喝了不少白酒,那时候非常流行这种打交道的方式,你不得不靠喝很多茅台酒和这些人拉近距离,并且试图去理解他们为什么决定,或者为什么不决定。
直到现在我都有几个非常重要、非常好的中国朋友,他们在工作上也能提供给我很多帮助,给我提一些建议,告诉我应该做什么,还能告诉我怎么处理和中国同事的关系。
你从工作中得到的乐趣是什么?我最高兴的事情,莫过于看到我们的同事们在工作上不断进步、取得新的成就,和公司同步成长。举例来说,我之前有位优秀的助理,去年年底她转到了另外一个重要的岗位上。几个月来,她不仅顺利实现了转型,而且潜力得到了更大地发挥,工作非常出色,我为她的成功感到由衷的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