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拚成长,得靠员工拚命。带兵打仗的主管,该如何激发出团队的高士气,让个人与组织一起迈向成功?
激励员工的八大秘决
中国大陆的十三亿人口中,现有一亿的富人、五亿的中产阶级,从全球的眼光来看,正掀起惊人的消费狂飙。这一波的成长动力来自于中国急速的「城市化」,拉动四七%的中国人都住进城市,脱贫之后的第一向往是追求好生活。「合肥人买笔记型计算机就像是买菜一样,毫不手软,」百脑汇常州店总经理林世丰回忆,五个小时内,涌入一万多位客户,卖出了近千台的笔记型计算机。
不仅是民间消费,还包括三级、四级城市脱胎换骨所需的基础建设,处处商机。从美国企业IBM、新加坡政府到日本企业家都看中中国大陆城市化所带来的各种机会。新加坡政府已经到天津构筑生态城、IBM下重兵推广智慧城市、前日本Sony总裁出井伸之认为,「日本美好的生活经验」是日本切入中国城市化商机的最佳卖点。
那台湾或台商的策略是什么?
《天下杂志》研究员辜树仁从庞杂的资料中,筛选三年平均经济成长率超过一○%、人均GDP超过三千美元、人均年消费支出一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中国「特大城市」,加上人均GDP已超过一万美元的广东珠海和内蒙古鄂尔多斯,共四十七个「超级城市」。
主笔江逸之、李雪莉则分头奔往中国的东西南北,从低碳城市的江苏常州、大西部火车头的重庆、以及好吃、好玩、好读书的湖南长沙、远到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实地描绘出当地的消费性格与城市特性。
但急速城市化的过程却也带来许多负面效益,包括耗费资源与牺牲均衡生态。
相较于如同进入青春期的中国大陆,台湾则进入一个追求精致发展的阶段。本期专栏作家安德森指出,比较一九六○到九○年所有新兴经济体的成长率,最佳纪录保持人就是台湾。这三十年,台湾平均每年经济成长率高达九.二%,打败所有大小规模不一的国家,如今台湾已从新兴经济体毕业,不可能再追求高度成长。
从世博的台湾馆就能了解台湾的魅力。「台湾馆的条件真的很恶劣,又小、又没有时间,拿什么跟各国竞争,」曾担任台湾馆评审顾问的台开董事长邱复生说,「其实就像台湾的条件一样。」
参观台湾馆的副总编辑吴韵仪描述着,今天的台湾馆却处处有惊喜。介绍台湾的4D影片,从七百二十度无缝隙的包围着参观者,让人如临台湾的自然美景,在花朵盛开的当下,花香扑鼻,达到科技与艺术融合的境界,结合了声光、触觉与嗅觉。奉茶、送礼、服务的贴心,更是一种看不见的软实力。台湾的细致品味,正好是快速城市化之后所需的质感体验。
去年,景气寒冬的紧缩瘦身潮下,连串的救急措施─裁员、减薪、冻升、无薪假、削减奖金与预算─大大损伤了雇主与员工间的关系。
今年,景气回春,企业总算走出谷底,开始迎接下一波成长。拚成长得靠员工效命,带兵打仗的主管们,要如何激发出高士气,让他们发光发亮,拚出最好的表现?
「激励的意义,就是身先士卒,并且激发别人跟随,」管理顾问巴多尼(John Baldoni)一语点出关键。他强调,激励不只是扮演拉拉队加油打气,更是一种领导,「你要让别人相信你,为你和组织工作,就需要激励他们。」
建立一种「让激励得以发生」的情境,可能是管理者最难应付的挑战之一。你必须把自己、团队以及组织的期望提高,然后努力找出方法,满足这些期望。
《向领导大师学激励》一书中,巴多尼以十几位名人的故事为例,归纳出领导人如何利用八种行动,创造激励人心的环境,带动个人与组织迈向成功。
[---分页标志符---]
以身作则,提供正直的榜样
建立典范是最好的激励工具。人们从典范中学习,进而促成合作、建立默契。因此,领导人所做的,远比他们所说的重要,他们立下的榜样会被其它人追随。
l 言出必行,说到就要做到
l 坚持每个人都要体现公司的价值
l 活出你自己的价值
持续不停地沟通
l 沟通是促进了解的关键,它包括领导人如何发言、聆听与学习;而沟通的本质,就是这三项行动的不断循环。随着开诚布公的沟通,激励也将产生。
l 以领袖之姿发言。你说的话代表组织的观点
l 以领袖之姿倾听。确认大家了解,并要求回馈
l 以领袖之姿学习。思考你所见、所闻及观察的现象,将其它人的好主意,融合到自己的行动中
以创意设下挑战
人们喜欢挑战、愿意接受挑战,因为挑战触动了他们心中对成功的渴望。而领导人必须运用创意来「设定」挑战,让它成为可以达到的目标─既能鼓舞属下勇于达成,又能满足他们的想象力。
l 找出适当的挑战,藉此增加属下的能力与技能
l 寻找方法来发展跨功能的工作经验与职责
l 刻意让属下接触不同的新经验,活化想象力,藉此培育才能
l 让你的属下多与其它部门的人相处、融合在一起
以活力授权
授权是一种强而有力的激励工具,因为它让人们可以控制自己的命运。但授权并不是为所欲为的借口,必须在组织目标的架构下进行。
l 授与责任
l 赋予权力
l 要求自己和属下都要为自己的言行举止负责
l 在好时机里「隐形」,在艰困时「现身」
频繁的指导
在表现卓越的组织里,经理人其实像是员工的仆人,他们为员工提供指导、工具、发展空间及表现机会。经理人的工作就像是教练,而指导的文化,就是营造一种让人们能受到激励的文化。
l 先倾听,再赞美,最后提出评论
l 获得对方的共识,愿意努力做出改善
l 针对所有共识与协议,做后续跟进与追踪
l 教导他人进行训练工作
有意义的肯定
肯定是激励的核心所在,人们一旦受到肯定,就会受到激励,而且想要做到更好。不吝惜给予肯定的领导人,展露的是对于员工工作的赞赏与感激。没有人比化妆品直销公司玫琳凯的创办人艾许(Mary Kay Ash)更会给予别人肯定,她所建立的事业,就是植基于分享报酬与赞赏上。
l 在其它同侪面前,赞美某位属下
l 用真正重要的肯定,来奖励他人
l 分享组织里面,各个英雄好汉的故事
l 肯定个人及其工作的价值
光荣的牺牲
牺牲是对他人的一种承诺,为了对的理由做出牺牲,将会建立起团队精神与信任。例如,当员工看到主管愿意牺牲个人的时间,协助他们进行某项项目,他们会感受到主管的真诚,产生敬意。这类的牺牲会自动扩散,带动绩效提升──也正是员工获得激励后,会产生的结果。
l 将团队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l 分担痛苦
l 让牺牲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分页标志符---]
用榜样感召他人
感召是激励的根基,是提供我们继续前进的进取精神,尤其在面临变革、压力,或沮丧消沈之时。要感召他人,就是要用榜样给予希望,带领他们到一个更好的地方。
l 面对困难的任务时,做第一个志愿者
l 站在最前面,领军前进
l 时机愈艰困,愈要让员工看得到你、听得到你
主管可以这么做
激励性沟通,不只是一场鼓舞人心的演讲或简报而已,而是你每次跟员工互动时,必须做的事。管理顾问贝慈在《人人都要学的热血激励术》一书中,提出了主管平常就可以用来激励属下的简单十招:
1. 走出你的办公室,到处逛,找员工谈话,尽量逗留与员工「磨」时间,别急急忙忙想离开。
2. 偶尔参加你通常不用参与的会议,只是去认真旁听,不用发言。
3.有团队缔造某项成绩时,用电子邮件传送恭贺函给该团队,以及整个公司。
4. 将你个人觉得意义重大的员工意见,公布在公司的新闻报上。
5. 计划一些有趣的意见交换方法,以备在下次周会里使用。
6.安排非正式的午餐会报,但却谈一两则非常具激励性的事业主题。
7. 邀请不常与你出差的员工,一起去拜访顾客。
8. 为下次的演讲简报,准备三则伟大的成功故事。
9. 在会议开始时,要求员工分享好消息。
10. 构想一些新的奖品,并在下次会议时,颁发给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