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的会场、神秘的名单、不劝捐的承诺,相对于西方社会一贯的开放与高调,被称为当代洛克菲勒和卡内基的盖茨和巴菲特,此次的“中国行”可谓是充分尊重了中国国情。

上善若水

来源:环球企业家  |  作者:  |  阅读:

 

沃伦·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比尔·盖茨
Bill Gates

封闭的会场、神秘的名单、不劝捐的承诺,相对于西方社会一贯的开放与高调,被称为当代洛克菲勒和卡内基的盖茨和巴菲特,此次的“中国行”可谓是充分尊重了中国国情。
事实上,直到9月29日巴菲特与盖茨设宴款待中国富豪之前,50名受邀者中仅有SOHO中国CEO张欣、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蒙牛乳业创始人牛根生等寥寥几人公开表示将会如期出席——有着“中国首善”之称的陈光标还承诺死后会捐出所有财产,成为响应盖茨、巴菲特号召的第一个中国人;而牛根生本身创立了自己的基金会,并曾首开企业家“裸捐”股份之先河。
但更多的人选择对外界保持沉默,甚至像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那样干脆拒绝邀请,今年初,他刚以70亿美元身家成为《福布斯》评选的中国大陆新首富。除了与福布斯CEO大会时间相冲突外,宗庆后也表示出他对慈善的不同看法,“当下中国更大的慈善是做大、做强企业,也就是要持续地为社会创造财富。”
根据胡润财富榜,十年间,中国已至少创造了117位身家超过十亿的超级富豪。但另一方面,“不露富”却一直是中国人的传统,这不仅是源于其所崇尚的低调、内敛的品质,更多地也体现出了中国慈善业所面临的诸如贫富差距扩大所引发的“仇富心理”等现实困境。比如陈光标在2008年汶川地震时的异常高调,让他迅速成名的同时,也招来了诸多质疑。
其实,中国慈善业的转折点的确始于两年前的汶川地震。当年全国慈善捐款额一举突破千亿元,是两年前的整整10倍。新富豪阶层的崛起、各种基金会的涌现,加上政府的日益支持,中国慈善业可以说正处在最好的时候。这也是盖茨和巴菲特在美国富豪间发起“捐赠誓言”并收到不错效果后,忙不迭地把下一个目标锁定在中国的主要原因。
不过,如果与美国相比,中国每年的捐款规模还不足其三十分之一。截至2009年底,中国慈善基金会总数不到1800个,去年同期,美国慈善基金会的数量则已接近10万个。换句话说,中国慈善业仍处于初级起步阶段,而这种由“抢险救急”诱发的“产业”繁荣,还远远不能支持中国慈善文化的形成。
另一方面,中国慈善机构目前仍必须由官方主导,新成立的慈善机构需挂靠在主管部门之下,不能独立运作。比如李连杰的壹基金就借助中国红十字会的名义向社会公开募捐,没有自己的独立账户和公章。这样的运作方式,也与盖茨和巴菲特所熟悉的那种民间主导方式完全不同。
面对曾引发的“劝捐”质疑,盖茨和巴菲特已用实际行动表明,他们这一举动并不是意欲给中国富豪造成压力,只是组织一次与慈善事业相关的聚会,并商讨中国慈善业发展现状。看来,二人正逐渐领悟中国特殊的文化,而他们到来所引发的争议与思考,或许也会将中国的慈善业往国际化的轨道上再推进一步——就如同中国商业领域正在发生的情况一样。